• 忍把智能,换了低酌浅唱
  •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29    阅读量:
  • 忍把智能,换了低酌浅唱
    作者:刘皓 
    指导老师:李梅兰
           寻花踱步,独享紫藤绕树;乘风好去,直看万里山河:君可见,古人曾经触之城墙,现已化作栋栋高楼气象万千;古人过往朴质之双手,现已得充分解放成为机器之责;古人也曾拥穷经之皓首,现已交给智能数据精密储存;古人也曾似飞鸿踏雪泥,现可借母舰潜艇上天入海。身处大数据时代的我们,也不应缺失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挚细腻的情感和拥有独特的文明情怀。
           “当光影消逝,留驻的光将成为另一道光的阴影”,诚如言,若人过分依赖人工智能,成为机器的牵线木偶,科技这道曙光也会演变为社会的一道阴影。近日观看《奇葩说》,反方三辩哈佛才女詹青云的观点让人陷入久久的沉思,她说:“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把太多的记忆交给了AI,把道路的记忆交给了导航,把关于一些重要日子的记忆交给了日历……那这个世上还有没有一件事、一个人是值得我们自己去记忆的。”又如提笔忘字,是当代青年惯有的现象,我们习惯了用机器记忆,用电脑打字、发邮件,用手机发语音,以至于我们离文化越来越远,离机器越来越近。所以这个时代可怕的不是机器像人,而是人像机器一样思考。
           我们把关于人类文明几千年留下来的文字的记忆交给了输入法,把时光的记忆交给相机,甚至未来还会把爱人、亲人的记忆交给AI。那么,我想这个世界也没有值得你去记忆的那一分一秒了。可否再执笔?古人言,“君子使物,不为物使”,人应当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在智能时代我们要保持人类的能动性,不丢失人独有的思考能力,把历史文明铭于心,把唐诗宋词熟于心,把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记于心。才不会应验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的预言。
           对于人工智能,人类从未停止想象,一如《2001:太空漫游》中拥有了自我意识的计算机人哈尔,一如《流浪地球》中从未叛逃的莫斯。现实中,有换脸app“ZAO”的现世,QQ小冰的智能聊天,机器人索菲亚的“恐怖谷言论”,“阿尔法狗”打败围棋大师李世石……都标志着人工智能正在进入并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倘若在AI拥有高度智慧的明天,我们何以优于人工智能?2017年5月19日,湛庐文化出版了由微软人工智能小冰创作的现代诗集《阳光失去了玻璃》,这也是人类
    历史上首部100%由机器人创作的诗集。而诗人廖伟棠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小冰成功地学会了新诗的糟粕,写得都是滥调。”真正的好诗绝非是满足语法要求下的词序排列或者鹦鹉学舌式的泛滥抒情那么简单。诗歌之所以美,就是因为它所蕴含的感情美以及作者给人的心灵上的碰撞。正如龙应台所言,“水加盐,不是眼泪,因为它没有心的激动。”
           其不然,机器也并不是完美的,它也会出错。Uber的无人车在亚利桑那州坦佩撞死一名行人;美国波音公司的787客机在自动驾驶的过程中两次坠机;日本“东大机器人”没考过大学录取线。许多例子都证明,人工智能的操作并不能完全满足人所独有的应急思考,新科技再怎么神奇,也取代不了人类的思想,人工智能再怎么超前,也无法产生情感。因此,在智能时代我们要保持人真真实实,实实在在的情感,用温暖细腻的心行遍天涯,踏尽浮华。
           “宁为玉摧兰折,不作萧敷艾荣”,现今手工业遭遇大机器的取代,在近代中国逐步走向衰落,“巧手”背后的专注、精致的心灵也一并有些冷却。但事实证明,手或许可以解放,但内心的工匠精神不能凋零。失去匠心、没有人的灵思照射的产品必定传递不出心灵的温度。
           纵然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它也尚不明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洒脱,李煜在家破人亡时恰似一江春水的愁;纵然人工智能在一方棋盘上已难寻敌手,可它又怎如诸葛亮一般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纵然人工智能上天入海自动驾驶,可它又怎能像中国机长刘传健那般临危不惧的勇气救人于万米高空中?它读不懂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的困苦心境,它品不出乌龙的一缕茶香,它也尝不出粗茶淡饭中母亲的味道。
           再问,人类何以优于人工智能?
           凭借的是人类几百万年的漫长历史以及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我们点燃火种,学会劳动,懂得爱人,勇于斗争;我们经历“望尽天涯路”的迷茫,勇于“衣带渐宽终不悔”的追求,取得“灯火阑珊处”的成功,风霜雨雪,荆棘坎坷,一路泥泞走到今天,怎能不优于人工智能?在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前夜,我们要乐观以待,也要秉烛忧思。持人类文明之刃,做一个有温度,有匠心,有情怀的人。
           当此去,随东坡“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何不如,忍把人工智能,换了浅斟低唱?

    供稿|濂浯文学社
    审稿|贺红山
    编审|曾丽娜
    编辑|柏雪

    Copyright ©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版权所有 湘ICP备20011007号

    展开